最明显不过的几笔, 大概是在 “蓝白红” 三部曲吃力地丢玻璃樽的老妇, 与及在 “Decalogue 2: Thou Shalt Not Take the Name of Thy Lord God in Vain” (十诫 2: 勿呼天主圣名以发虚誓) [1988] 中毁掉植物和蜜蜂逃离水杯两个片段~ 事实上, 就连电影的用色也是以蓝白红三色為主, 就像向奇氏的三色系列致敬: 激情的 Sophie (Emmanuelle Béart 饰) 配以鲜艷的红色, Céline (Karin Viard 饰) 配以冷静的蓝色, Anne (Marie Gillain 饰) 则配以纯洁的白色, 这选择某程度上也反映出三姊妹各异的性格~ 这些顏色总是鍥而不捨地出现在场景中或衣饰上, 虽然间中略嫌有点刻意, 但可见导演和美指实在花了不少心思~
若果认為这些几乎 “照抄” 的片段太过露骨, 片中还可以找到更多较不显眼的 reference~ 例如跟 Sophie 丈夫 Pierre (Jacques Gamblin 饰) 偷情的女子叫 Julie, 她的丈夫则叫 Olivier (“Three Colors: Blue” (蓝) [1993] 主角的名字); Céline 过分热心的邻居老婆婆, 便像是 “A Short Film About Love” (情诫) [1988] 主角的妈妈; 老教授 Frédéric (Jacques Perrin 饰) 讲课一幕 (题目正是奇氏最爱的机遇和命运~!), 便像 “Decalogue 1: I Am Lord Thy God” (十诫 1: 钦崇一天主在万有之上) [1988] 中父亲上课一段~
若再细心看看, 电影的结构似乎也是参照奇斯洛夫斯基的作品打造: 以梅花间竹的手法交替描写三姊妹的经歷, 便有如 “A Short Film About Killing” (杀诫) [1988] 的叙事手法; 而戏中人物遭遇似是不断重复和变奏的铺排 (廿年前的伦常惨案 vs. 今天 Sophie 当著子女面前与丈夫分家; 当年男学生恋上老师爸爸 vs. 当下 Anne 与老教授的孽恋), 便是取自 “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” (两生花) [1991] 的材料~